一天跟老公在吵架的時候,他突然跟我說:對我來說:意見 (Opinion) 與建議 (Advice) 是一樣的。這就是我說話的方式!

害我當下大眼地看著他說:你在開我的玩笑嗎?

卻沒想到他竟然還一副理直氣壯地回我:我沒有辦法分辦意見與建議的差別。如果我覺得一件事很笨,那我絕對會說那件事很笨。就算不說出口,我還是會覺得那件事很笨。

害我氣到回口:那我的“建議”是,你最好永遠都不要開口,也永遠不要給任何人建議!因為一個充滿意見的建議與大便根本形同等值,是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

老公在開口的時候很容易在還沒有判斷事情以前就斷然地說出自已的“意見”,這件事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卻沒想到這會兒吵架的時候,他是真的不認為自已的言行舉止上有任何的錯誤。奇怪的是,他怎麼會看不到自已老覺得沒人把他的話認真地聽進去,或是不把他的話當一回事的連接點究竟在哪裹?

難道真的是我把太多事都當成常理了嗎?還是真的有人分不出這之間的差別在哪裡呢?

意見是種個人的觀感。裡頭往往雜帶了太多沒有必要的主觀判斷與情緒用詞。

這種話一出口的時候,很容易造成聆聽者的防衛心態,直覺地認為自已需要“保護自已”而選擇與之辯論,抑或是乾脆就選擇聽而不聞。(我就是屬於後者)

所以,一個充滿意見的對話很容易讓人歸類到抱怨或是批評的項目裡。因為文字本身的尖鋒太利,很難讓人吸收。

而建議則是排除個人立場,站在對方的立場而設想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這個建議若對對方是實際可行的,那麼才有被採用的機會。要不,一個無法被聆聽的建議其實就形同廢紙一樣。

而以自已的觀感,假設情境,並判斷自已可能會有的處理方法時,那個不叫建議,叫參考。

這種情況之下,說話的人不應該期望對方會完全採收,只能期望他們採用最適合自已的方式運用。

因為人不是一樣的,個性與處事態度上也不會完全相同,很多建議再怎麼合情合理也不完全會適用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而老公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習慣以他的“意見”做為開場白,之後他的腦子雖然會正常地運作,做出一些合情合理的建議,但在那個當下的時候,人們早就已經選擇不把他的話當真,而所有的建議都自然而然地成了Blah-blah-blah的廢話文。

更慘的是,他在給建議的當下都會期望對方能全完採收。

當對方聽而不聞的時候,他會自覺沮喪,或是當對方當初不聽他的建議,而事後又出什麼問題的時候,他也會沮喪“我早跟你說過~”

但是,他從來沒有發覺,“我早跟你說”這句話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如果在當初說話的那個當下,建議沒有辦法完全被吸收的話,那麼他再多早說、說再多也是跟沒說沒什麼兩樣。

語言,真的是種藝術。

不是一股子地把心裡的東西往外丟就是表達自已,而是該以什麼方式可以確切地表達自已又可以達到對方吸收的目的,那麼語言的存在才有溝通的意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owen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