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很多人的通病,每一個人總是帶著自己喜歡的框框在過日子。

這個框框讓我們只看到自已喜歡的世界,自已想要的世界,但也因為這個框框的存在,使得很多人都不能滿於自己真正存在的世界。

這一次婆婆來,因為她的行動不方便(因為兩三個禮拜前不小心傷到了肋骨,導致於她必須花很多的時間休息),使得我們沒有辦法凡事都配合著她而必須繼續我們的日常生活。

或許也因為上次回台灣的時候,她來替代我的職位三個禮拜之多,使得她清楚地了解這個家有很多的“雜務”要做,所以不會像以前那樣總是不自覺地暗示我“做得不夠”。

原以為我們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她的身上可能會引來她極度的不滿,卻沒想到今天在載她去機場的時候,她卻跟我說這是她第一次感覺得有被融入家人的感覺。

我聽了覺得好笑,頓時發現不是我們任何人做了任何的改變,而是她終於可以放開那個一直緊握在手裹的框框,Simply be, 以沒有成見的方式去觀察周遭的一切,這才發現自已與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一直以來,婆婆老覺得如果我們真的把她當成家人,那就得要愛她所有的一切以及接受她所有的一切, 

我在車裹笑著說,那是童話故事裹才會編出來的情節。沒有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所有一切。

我們可以Let it be,但那卻不表示我們需要Take that crap! 每一個人既然都是獨立的個體,那自然而然地會有個別喜歡與不喜歡的事。

要別人接受我們所有的好與壞,就像是拿把刀勒在對方脖子上強迫他們愛我們一樣。說真的,會愛不下去,也不知道該怎麼愛。

我覺得當兩個人開始產生交集的時候,就是開始學習在這彼此喜歡與不喜歡中找到自已的立足點。所以也就產生了“配合”。配合得太多就成了屈就,配合得太少就成了固執。那什麼樣子的配合叫剛剛好?這就是從練習,實驗,領悟中所得到的結果。

當兩個不一樣的個體可以以自已接受的方式互相“配合”的時候,就會產生所謂的“平衡”。當兩個不一樣的個體不願意配合而各執已見的時候則會產生所謂的爭執。

所以我笑著跟婆婆說:我們從來沒有一個人不把你當家人,但是因為你對家人有某種程度的期待與見解,導致於如果我們的行為舉止不符合那框框裹的世界,那麼我們就不把你當家人。但是,家人就是家人, 不管你喜歡還是討厭,你還是家人。就像我遠在台灣的親人以及那些遠在奧地利的親人一樣,就算我們一年才講一次電話,我們還是家人。因為一直以來你總是把自已與我們居隔開來,導致於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你相處。但是重點是,家人Come with different forms, different shape, 一旦你覺得自已是這個家裹的一份子,那不管我們是以什麼態度對符你,你還是我們的家人。

講完,自已也想了一會。除了家人以為,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拿著這個框框在過日子嗎?

情人要怎麼樣對我們才叫剛剛好,家人要怎麼對待才叫對的,公司同事,老版要怎麼對待才叫合情合理?

如果沒有了期待,那我們還剩下了什麼?

在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獨特的前堤之下,所有的互動都應該是獨具一格,而無法用任何標準來衡量的,不是嗎?

如果你就是那個製造出任何結果的推動者的話,那你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創造出什麼樣的結果呢?

如果意識到自已緊握不放的框框的話,是不是也該是放下的時間,好好地研究自已扮演的角色,思考一下你可以為自已創造出什麼樣的未來,什麼樣的身份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uowen Huang 的頭像
    Ruowen Huang

    心靈寫真館 | RUOWEN HUANG

    Ruowen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